孩子要的是“陪伴”,不是“陪着”

记不清是哪天,我一边陪着喆同学玩乐高,一边回信息。

喆同学问:“妈妈,我这个楼漂亮不漂亮?”

我头也不抬:“嗯,漂亮。”

“妈妈,你看我摆了一个U。”

我象征性看看:“真棒!”

好久,喆同学没叫我,我也没管他——摔不着、磕不着、碰不着就可以了。

大概过了20分钟,喆同学玩够了,走到我跟前说:“不玩了。”

“好,你先去拿水杯喝点水。”我扫了他一眼,继续回信息。

喆同学突然双手捧起来我的脸,声音高了八度:“妈妈!你为什么不看我!”

我回过神,看着他清亮的眸子,先是微微尴尬,接着深深内疚,最后是报歉的微笑:“对不起,妈妈以后回家不看手机了,专心陪你玩好不好?”

喆同学马上原谅了我,变得阳光灿烂。

第二天,我去办了张新手机卡,只存家人、挚友的电话,旧手机卡存工作关系、一般熟人的手机号;新卡上的微信,也不再接受陌生人申请,而旧卡的朋友圈,也仅仅成为工作分享以及了解外界的存在。

晚上8点下班回家,我就把工作手机静音,只在睡前或娃爸陪伴时看一下有没有重要信息;同时把家人专用手机的声音开到最大,以防他们有什么急事找我。

每晚8点到10:30前后,成为亲子时间。我随时观察喆同学的一举一动:他不需要我时,我在他旁边安静着;他需要我时,我第一时间回应,讲话时也直视着他的眼睛。

过了几天,我发现了一个神奇变化:早上我去上班,喆同学不再纠缠着不让走,而是很大方地说“再见”——安全感、信任感的建立,让他愿意付出将近10小时的时间期待我们的亲子时光。

2、陪着和陪伴,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。

 

陪着,只是指你人在,但心不在;而陪伴,“半”的旁边,多了一个“人”,身心都在此刻、此时。

婴幼儿时期父母的全心陪伴,对性格塑造、自信心和安全感的至关重要。

小时候,我爸妈都很忙,白天上班,晚上做饭、收拾房间、打扫卫生、洗衣服。我们睡了,他们还要备课,准备应对第二天的工作。

他们忙得几乎一分钟时间都没有。

但是每次我作文拿了满分,兴冲冲跑过去告诉他们,爸爸妈妈都会停下手里的活,认真地读我的文章,然后很具体地说某一段观察很仔细,写得很传神。

大学毕业后,我依然保持着喜欢写作习惯,不停在报刊发表文章。有次我回家,看到爸爸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大本剪报,里面从我大学期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开始,直到最新发表的,一篇不落,每一篇都标注着发表的详细日期或月份,我自己的样刊,都不曾这么齐全……

他这种不是夸赞的赞赏方式,让我带着热情码字至今。

这世上的每一个人,都渴望得到关注,就和舞者渴望掌声一样。

朋友Z有着我羡慕的一切:名牌大学毕业,银行体面铁饭碗工作,漂亮的外形。

但有一次,她却跟我说,她很自卑,怕别人不喜欢她。

上学时,她成绩很好,每次都年级前十名。对于她的成绩,爸妈永远只问:“这次第几?”考好了,就到处显摆;考差了,就骂她拿着他们的血汗钱不知努力。

他们从来不关心她为什么成绩会下滑,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。

Z跟我说:“你知道吗?在他们眼里,我感觉自己根本不重要,只要给他们长脸就行。我妈骂我时,都一边干着活一边骂。有一次我名次下滑五个,递成绩单时怕得在打哆嗦。当时,我站在我妈旁边,面对着她的左侧脸,她根本不问青红皂白,一边拌菜一边数落,从我开始留长发开始,说到昨晚看了20分钟电视剧,前后骂了有十几分钟。当时,我想自杀的心都有。我才比第一名总分少了8分而已啊!在他们心里,我或许只是个炫耀的工具,并且永远只配得上他们的侧脸。”

这种没有眼神交流、没有被用心对待的伤痛,让她难过至今。

3、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说:爱的意愿的本质,是一种关注;而体现关注最常见、最重要的方式,就是努力倾听。

大多数父母,自己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,所以孩子们也没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。

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足够爱孩子,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、辛苦都是为了孩子。

身为父母确实很辛苦。早上六七点就出发上班,晚上七八点才到家,大多数都在为了生计奔波忙碌。即使人到家了,脑子里还得想着工作上的事。

但当我们的人在孩子身边,心里却挂念着工作上还有一个报告没弄完、还有个策划没写完、还有多少万的销售没完成……这根本不是有效陪伴。

我们是否100%投入,孩子是有感知的。他们或许不会表达,但内心会觉得自己不够重要。

不用心,会忽略孩子很多内心的需要。比如孩子自己做一件事,却不能独立完成,我们在他们提出需求时没及时回应;做事挫败和求助失败的双重打击,让他们开始暴躁、发脾气,我们又反过来说他们“脾气太大”。

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
三心二意的父母,培养三心二意的孩子。

当我们现怪孩子专注力不够、做事不能持久时,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够不够专注、有没有毅力。

我们是孩子心目100%的时间只有三年,这三年还要刨出去一大半用来工作、社交以及其他不得不做的杂事。

这样宝贵的3年,怎能浪费?

我和喆同学的爸爸已经商定好,下班就专心陪孩子。

我陪伴时,他加班做自己的事;他陪伴时,我看一下自己的工作手机有无急耍处理的事。

100%投入,才产生有效倾听:

我们发现孩子又学会了新词,都会说“四脚朝天、五颜六色”了;

发现他可以从椅子大约40厘米高的地方安全跳下了;

发现他可以认识26个英字母了;

发现他可以学着英文儿歌里的场景跳舞了……

孩子睡前半小时,我俩共同陪伴,让孩子感知爸爸妈妈都在的幸福。

孩子长得太快,我们不能让朋友圈绑架自己,更怕等我们想爱孩子时,孩子却再也不需要我们的爱……

让孩子自信、乐观、积极、有责任感、乐于付出,高质量陪伴这么有意义,如何才能做到?

地址:衡水市胜利西路2469号

 衡水市友力职业培训学校

联系方式:(同微信号)
   陈老师:13623185392
   文老师:15612805329


邮箱:ylzypx@163.com